社会主义横幅
首页>综合分析>正文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什么?

时间:2013年05月30日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4浏览量:4630

 

一些思想偏狭的儒家学者,直到今天,尚在闭起两眼,力竭声嘶地大骂佛教,其实, 到了今天的中国文化之中,除了最近进口的舶来品之外,几乎已很少不曾掺人了佛教的色 彩。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 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中 国人向来作文,都主张多读多看,所谓‘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中国是没有文法可言的国家,但在唐朝时代,却由印度佛典的大量 翻译,也将印度的文法输入了中国,比如‘八啭声’,即是名词、代名词、动词、助词等, 又如佛典中的‘六离合释’,就是梵文文法的一种,现代人多以马氏文通是中国文法学的鼻 祖,其实唐朝时代,中国就已有了文法学,只是未能普遍地为民间运用而已7;再如‘文心 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及作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它的著者刘勰(法名慧 地),却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颇受佛教文学的暗示及鼓励(注 十五)。到了唐代以后的文体,多能近于写实而顺畅,乃是受了佛教文学的感染;经隋唐而 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那是受了佛教所用‘变文’的影响;近乎语体的 唐宋诗,如白乐天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 新诗而来,乃至梁启超先生要说:中国古诗中的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受马鸣大师所 作‘佛所行赞’的影响。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此 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的禅宗的笔法。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 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 并用,明明白白是受佛经中‘长行’与‘偈颂’并用的暗示。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 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语。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著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 世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天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置、 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人的佛塔建筑,也为中国的建 筑史,带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后,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的艺术, 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塑像,美丽尽致,曾极一时之盛,数十 年前有日本人曾在苏州某寺发现了唐人的塑壁,后得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 大同的云岗,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刻,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巧,均有飘飘欲仙,栩栩如生 之势,那不唯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性的艺术伟构。在绘画方面,如敦煌莫高窟的 壁画,也享誉世界。正如莫大元先生所说:‘云岗石室与敦煌石室、龙门石室,不啻中国北 方之三大佛教美术陈列馆’。又说:‘后汉以降,佛教输入,中国之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 变而成为宗教美术,建筑则瓣台而变为寺院塔婆,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变为佛 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鼐胃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自后汉以迄于 今……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见‘中国佛教美术’)。由于佛教的许多碑 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 遍及民间。‘鱼山梵呗’,是受了佛教梵音而来的中国音乐。从敦煌石室的发现,知道在万 道的印刷术之前,佛教于隋唐时代,就已有了通俗宣传的刻板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佛教人汉以前中国虽已有了邓析、惠施、墨子及荀子等类似论理学(名 学)的提出,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国从唐朝至明 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佛教初人中国时,道教的排斥很大,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 用了老庄,讲老庄的也引用了佛经,从此之后,道教典籍的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是取 材于佛教,比如地狱及阎罗的观念,道教便欣然地接受了也运用了,在佛教未来之前,中 国没有阎罗的印象,到了宋时的全真教,根本就是佛化的道教。由于禅宗的启发,宋元明 的儒家——理学的出现,根本就是禅化的儒教,虽由于偏执他们的门户之见而反来评击佛 教,他们却是‘坐在禅床上骂禅’;禅宗仅是佛教的一支,宋明的理学家却连对于禅宗的法 门也只浅尝半口而不敢深入,唯恐在深入之后,会迷失了他们自己的立场,朱熹看的佛典 较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比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 梁启超、胡适、梁敕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最近(西 元一九六四年六月至八月)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中,中国的方东美, 也强调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佛教所要建立的宗教世界。史家钱穆,对佛教有极高的敬意。 哲学家唐君毅,自称受到圆觉经等的启发很多。可见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过去有了那许 多,现在仍然有,未来也将必定有了。其实,佛教不唯对中国是如此,对全人类也是如此 啊!

在民间的风俗方面: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著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 与死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要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 都是存而不论,所以要说:‘祭神如神在’。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 各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就是说的这 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 人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的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 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 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 积极地去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而且深,实在无 法估计。

注十五:通事舍人刘勰雅为(昭明)太子所重,凡寺塔碑碣,皆其所述(石城石像碑 见存),深大同四年求出家,宠嘲睽慧地_祖统纪卷三十七(大正藏四十九册三五一 页)


更多佛教相关资讯:佛教知识 在线算命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暂无相关数据!

精彩视频

扫描二维码加入官网微信更多精彩等着你...

热搜关键字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