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礼仪 > 道教功夫 >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00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赵堡太极为太极拳一大流派,从河南温县赵堡镇传开,故名。此术是一种流传较广的修身练气、延年益寿之术。1939年河南沁阳杜元化着《太极拳正宗》(第一册),对赵堡太极的源流及拳术理论有详细记载。近年又有赵堡太极两大支派的承传人刘会峙、戚建海、刘瑞等相继献稿《武当》杂志,详陈赵堡太极的拳势,技理特点及其源于武当之由。杜元化《太极拳溯始》记述赵堡拳源流尤详。杜称此拳为张三丰所传。故把此术称为武当派,尊张三丰为祖师。


太极拳自张三丰传至蒋发,蒋发原籍怀庆温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蒋至22岁时,学拳于山西原太谷县王林祯,事师如父,学七年,师亦爱之如子。据闻王学于云游道人,告以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密子真传……”。蒋发学成归家时,王嘱日:“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倘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蒋归家后,传赵堡邢喜槐;喜槐传赵堡张楚臣;楚臣传陈堡陈敬柏;敬柏广收门徒800余人,能得其一技之长者16人,能得其大概者8人,能统其道者,惟张宗禹1人;宗禹传其孙张彦,彦传陈清平;清平传子景阳及本镇其少师张应昌(张彦之子)、和兆元、牛发宪、李景颜、李作智、任长春(杜元化之师)、张敬芝。历代传人很多。

赵堡太极自蒋发,七传至陈清平。而后,流传渐广,影响增大,发展成新的太极拳派,势盛者主要有三支,河北武禹襄一系,源于陈清平,演成“武式太极”,盛传全国。由陈清平代师张彦传授其子张应昌一支,经6传,现已流传于西安,称“武当正宗赵堡太极拳”。张应昌下传张汶;汶传张金梅;金梅传张敬芝;敬芝传候春秀。陈应铭,候春秀迁居西安,传刘会峙等。清平传人中最着者有和兆元。兆元传子和静芝,静芝传子和庆喜,经三代家传而定架为赵堡和式太极。和庆喜授徒众多,以郑伯英为最着。40年代初,郑伯英迁居西安,以教和式太极为业,解放后受聘任西安市体委武术教师。与郑伯英同师的郑悟清,亦定居西安授拳。

武当正宗赵堡太极拳和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经过几百年流传至今,在走架和推手技法上,皆保持着传统赵堡太极突出的风格特点。

赵堡太极全架为七十五势,熔拳架、推手、散打于一炉,故又称“三合一太极”。在技法上有完整的二十四法,即上中下各八法,尤以下盘秘腿八法,是传统武当正宗之绝技。在健体上有内外五行理论和内外修练法。其上乘功法要求哼哈二气凌空劲的无形弹放,达到刚柔相济,含而不露,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在推手技法上,讲求轻灵圆活,劲法多变,连珠运用,顺势借力,巧擒妙拿,狠捌弹发,四两拨千斤。而历来又有十不传的戒律。

和式太极拳全架为七十二势。以走立式圆圈为主,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等要领,走架步活圈圆,如环无端,贯穿着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太极原理,拳架可高可低,初学以单式训炼为主,然后连贯起来72式自成一体,且单式可左右练习。在技法演练时,以二人定步推手,练掤捋挤按功夫,更注重以活步推手(顺势上下步推手),练采捌肘靠功夫,在运用上擅长拿跃,掷打诸技,尤擅于靠,故素有“和家靠”、“陈家肘”之说。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