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礼仪 > 道教功夫 > 太乙五行拳

太乙五行拳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00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古代丹士修炼活动及武当道门内道教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根植于老庄哲学,并融汇了传统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九宫说等道家思想。又依据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之主旨,摄养生修炼之精华,视拳术是“小道”,为用;养生是“大道”,为体。在追求长生久视的长期内练修为中,逐步形成了“柔韧圆活,动如蛇行,以胯带腰,两手环抱,脚走括弧,指穴擒拿”的神功玄技和“太乙布身,五气归元,怡养精神,筑基为本”的养生精髓。其文化内涵丰富,拳术功法独特,技术玄奥,功理深邃,是武当内家拳的代表、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传承武当太乙五行拳,弘扬武当武术,对于挖掘、整理、继承、推广武当武术健身、养生、防身的价值都将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谈五行必涉及到阴阳、八卦、九宫等概念。按八卦图而言,图中S形线分两个阴阳鱼形,俗称阴阳鱼,两个首尾相交的圆形,即阴阳太极图。八卦外符号“一”横线表示阳、“二”横线表示阴,相对应的外圈八字: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即为八卦,表示八个方向: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西南、兑为正西。坎、震、离、兑为四正,乾、艮、巽、坤为四隅,八卦、五行、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合,即东方甲乙木一震、南方丙丁火一离、西方庚辛金一兑、北方壬癸水一坎、中央戊土一中宫。四正四隅加中宫即为九宫。


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道”理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等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本门以“太乙五行”命名,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而真气按五行方位运行之功夫,以五行结合拳式、结合人体以解说其拳理和锻炼法则。充分说明了其内家拳术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五行分布五方为南方火、北方水、东方木、西方金、中央土。恰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

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五行配五脏,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五行配五体即筋属木、脉属火、肌肉属土、皮毛属金、骨属水。以五行配五官,即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以五行配五脏属“内五行”,以五行配五体和五官属“外五行”。内外五行相互联系,又与技击联系。“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璞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气为宗,拳法自然”,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辗转环绕,环顾八方,道是多变,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正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全套动作中,腕旋手转,踝旋足转,肘旋臂转,膝旋腿转,脊旋腰转,内旋外转,骨旋肌转,髓旋骨转,心旋体转。动作路线又能多是小圆、大圆、椭圆、平圆、弧形、螺旋形,形成手足圈、肘膝圈、肩胯圈三道防线。环环相绕,处处圆活,似曲非曲,似闭非闭,呈现螺旋抽丝劲,旋拧钻劲,缠绕的挒劲,正是内家拳以柔克刚的特殊要求。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布之意,使内气流畅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阴阳合太极,混元一周天。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此乃一日养身健体,二日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