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原名“启蛰” 节气神为“雷神”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流传已久,但“惊蛰”最初的名称却并非如此。胡野秋介绍,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叫做“启蛰”,本意为天上开始打雷,蛰伏的小虫子惊醒后也开始活动。但因与西汉皇帝刘启的名字相同,为了避讳而将 “启”改为“惊”。“旧时曾经‘启蛰’、‘惊蛰’同时使用,后来可能因为‘惊’更加生动形象,‘惊蛰’一名遂广为流传。”
历史上,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加大,同时由于农耕文明在天气方面有很多相同的诉求,因此包括惊蛰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中国临近国家接受,并保留下来。胡野秋笑着表示,早在唐代,韩国、日本等国便都开始使用中国的节气系统,“节气名称都是音译过去的,现在韩语中‘惊蛰’的发音与汉语发音完全相同。”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春耕的开始,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崇奉惊蛰的节气神“雷神”。过去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雷神的招贴画,摆上供品,或者去庙里燃香祭拜。在胡野秋看来,这也代表着对大自然的一种期待,不希望来年会气象灾害。“还有的地方会出门擂鼓,因为鼓声与雷声很相似。这也是对‘祭雷神’的一种呼应,核心意义还是祈求吉祥。”胡野秋称。
各地习俗:“祭白虎”化解口舌之争 “打小人”寓意驱赶霉运
在二十四节气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不少民间相关的自发活动逐渐演变成民俗,全国各地均有不同。比如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有些地方的土地庙里会有老虎的图腾雕塑,祭祀白虎后,要用猪油擦老虎的牙齿,使其难以出口伤人,避免以后一年中的口舌之争。”胡野秋介绍道。
“打小人”也是惊蛰当天南方仍然存留的习俗之一。人们在纸上画好类似人形的东西,以之代替内心痛恨的人,同时以小棒槌等物进行击打,寓意赶跑小人,终年便不会再有什么霉运。胡野秋表示,类似这种习俗都带有一些迷信的因素,属于在旧文明程度不高时的解决办法。在食物方面,惊蛰当天倒并无特别的讲究,仅在陕西、甘肃一代留有“吃梨”的习俗,表示可以离家闯荡。不过,在胡野秋看来,这实际上是因为春天伊始,乍暖还寒,吃梨的目的是调理身体,“比如有的地方,没有梨的话会吃枣,用意相似。”“这么多年流传下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农耕方式的改变,人们很少再按照节气进行生产工作,节气基本名存实亡。”胡野秋最后略有惋惜地表示,节气将来很可能会变为文化遗产存于书面记载之中。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吃梨 寓意离家创业
山西民间在惊蛰日要吃梨,即使十里不同俗的城市乡村皆然。惊蛰之蛰,此指""藏""。惊蛰即冬眠的小动物被雷震惊醒后出来活动,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标志大地回暖,进入春耕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九首》其三)。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惊蛰的饮食习俗
惊蛰日吃芋头
汗蒸减肥煮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淘宝网箱包店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炒黄豆就免啦,我们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还算是粗粮,好吃又健康。至于糖,但按中医说法,春天肝气旺易伤脾,从惊蛰始要多吃甜食养脾,所以糖虽不利于减肥,吃起来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地。
惊蛰日吃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惊蛰日吃醪酒
醪酒——春天到来,人的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鸡蛋煎饼拌芥末对我们没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酿糯米酒,滤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
惊蛰日吃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网站价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惊蛰日吃梨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鸡、春笋、菠菜、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广西地区惊蛰吃“炒虫”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