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横幅
首页>节日首页>清明节>正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

时间:2017年04月21日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浏览量:53870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日,历来清明时节都是小雨纷纷,属潮湿回暖季节,正是细菌滋生繁殖的好时节,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我们在清明时节阶段该如何养生呢?该食什么该做什么才是适合清明时节养生法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的相关内容吧!


清明节气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应5点前起床。5点为一日的“惊蛰”,不起床会压制气血运行的通道。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
人们在晨练上可多做户外活动,多与绿树青草接触,达到与自然状态同气相求的目的;从心理上轻松自然,放下烦恼与沉重,与节气同气相求;从饮食上补充一些营养之物。但要谨慎温补,尤其是针对今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候特点,内火过盛者尽量避开温热性的食物,如:白酒、精白面(可吃全麦面)、辣椒、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狗肉、羊肉、海虾、海参、鲢鱼、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晕、头昏、头浑、胸背烦热之症。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
 
清明时节养生宜动不宜静
1.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清明期间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最大,这些人最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专家认为,季节交替之际最易引起中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奔波劳累、忽视保暖、情绪波动往往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且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反弹”时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
2.吃青团、螺丝适可而止
清明吃青团、炒螺蛳等是江浙一带习俗,而这些性质寒凉、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但不少人仍不“把持不住”,因贪嘴而连累肠胃。据了解,清明团子大多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一起调和,再加入馅料包成的,这类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对于脾胃虚弱以及寒性体质的人来说,过多食用会加重肠胃负担,极易引起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泻也是清明前后易发的疾病。多由于摄入不洁食物和水导致的,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卫生饮食习惯,使得病从口入。其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专家建议,3天小长假期间,尤其是打算外出旅游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贪嘴吃路边小吃。
3.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
3天小长假有人选择外出踏青,也有人选择休息调整。以往清明过后就有不少年轻人前来反映说头疼,难以进入工作状态,甚至连睡眠也受到影响。专家提醒,这个季节最好能够外出活动活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多外出走动放松心情,因为清明时期中老年人或多或少会受思亲气氛影响,出现情绪低落的症状,如果再没有乐观的心态加以调节,长此以往会伤肝,不利养生。因此,清明养生是宜“动”不宜过“静”,此时大自然万物都处于生发状态,人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多外出活动活动,比如踏青、锻炼身体等都能帮助保持乐观心态。
 
清明时节养生运动
一:和缓运动型
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更适合刚刚从寒冬走过来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
二:休闲趣味型
远足、徒步可以练习脚力,带动身体的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以选择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
三:保健养生型
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所以建议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在清明前后,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跟乌龟学习呼吸
清明前后要注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乌龟身上取经。平时人都是用胸式呼吸,而睡着时则多是腹式呼吸。乌龟没有肋间肌和肋间骨,只有头颈和肚子相结合,所以它的呼吸很特别,是胸式加腹式的呼吸。
人怎么学习乌龟式呼吸法呢?其实非常简单,呼吸时,先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再进一步调动腹部肌肉进行腹式呼吸,让空气一路从胸部、腹部送下来,一直送到丹田里,然后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吐出,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
清明前后多喝菊花茶
清明节将至,很快就进入“纷纷春雨连绵落”的时节。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竹笋、鸡肉等)。清明时节养生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荠菜、菠菜、淮山、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清明前后,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清明时节平肝气养肝阴的食疗方法
1.太子参大枣陈皮茶: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接冲泡3-5次,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2.枸杞茶:枸杞10克。洗净后放杯中,注入沸水,盖上杯盖,待2-3分钟即可。有益肾养肝的功效。
3.砂仁鲫鱼汤: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4.薄荷枸杞粥:取薄荷5克(新鲜薄荷叶20克),枸杞10克,粳米50克煮粥。将薄荷洗净备用,将粳米、枸杞洗净,加适量水煮粥,煮至粥半熟时加入薄荷,待粥将成时加入适量冰糖,再煮沸即可。能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5.桑椹白馒头: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鸡蛋500克,白糖50克,面粉2000克,酵母粉适量。将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洗净,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将面粉、药汁、白糖、鸡蛋放入盆内,加酵母粉揉匀,揉成面团,做成白馒头,上笼蒸熟即可。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6.大枣扁豆粟米饭: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大枣、粟米、扁豆淘洗干净后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加入白糖。有养肝健脾胃的功效。
保健提醒;清明节气宜多吃些性温具有生发作用、健脾养肝阴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荞头、姜、豆芽、葱白、韭菜、芹菜、菠菜、香菜、猪肝、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土豆、黄豆、大枣、淮山、小米、白薯、红薯、香椿头、枸杞、薄荷等。其中,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春季常吃可增强脾胃之气。
精华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