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历史 > 三国魏晋南北朝 >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时间:2017年02月08日 11:4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出现了众多的道教改革家、理论家,经过他们的努力,使道教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时期,为道教日趋成熟的时代。


在北朝,对北方天师道(正一盟威道演变而来)进行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北巍的着名道士寇谦之(365-589年)。据《巍书·释老志》载,寇谦之少修张箓之术,为正一盟威道教徒,后又师成公兴,随其入嵩山修炼,隐居石室,服食采药。至神瑞二年(415年),感太上降临山顶,授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20卷,命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的总原则是以礼度为首。主要措施是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使道教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是时,诵习道经,亦改直诵为乐诵,即诵经时用音乐伴奏。经过寇谦之改革后的北方天师道被称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老子先天地生、为神王之宗,是天地间至高至尊的神。理顺了以前道教信奉的群仙系统,把杂乱无章的原始道教提高到宫观道教的水平。

第二,变原始道教为贵族和平民都能信奉的官方认可的正统道教。

第三,设立道坛,以礼拜求度为主,辅以炼气服食。

第四,首创了帝王受道教洗礼,登坛受箓制度。

这样,由于寇谦之的道教改革,不仅在宗旨、组织、道经、斋仪等各方面创立了新道教的基本规模,而且将帝王和各级贵族吸收入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协调、密切了道教与统治阶层的关系,变农民为主的宗教为全社会各阶的宗教,在道教发展史上起了一个鲜明的里程碑的作用。因此,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便能够广泛传播开来,并一度成为北朝的国教。

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406-472年),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

陆修静自少修习儒学,爱好词章,年长时弃家入云梦山隐居修道。

陆修静对南朝道教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他的《陆先生道门科略》中。在这部着作中,他提出了一套整顿、改革的措施。

首先,他提出整顿组织系统,健全三会日制度。三张时期,天师道的根本组织系统是立治置职,掌管治的祭酒既是宗教骨干,又是行政官吏,祭酒的职权就是领户化民。而要不断的加强这种道官、道民之间的统属关系,还要有一些制度来保证。三会日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可是这个重要的制度在张鲁时期后逐渐废弛了。为此陆修静决心把三会日”制度重新建立起来和健全起来,以期扭转已经混乱的组织状况。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