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入门 > 修行指南 > 读丹经与访师略析

读丹经与访师略析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2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冬夜。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孜孜不倦地读书。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舐犊深情,写下此诗,送给儿子子聿。

作者以古人做学问坚持不懈,勤奋用功,在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又以自己的读书经验,说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强调了实践出真知,勉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进一步运用升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的观点,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古今做学问成大事者分为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无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三种境界一境高似一境,说尽了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舍与得、忧与喜。

中华道学源远流长,内容庞杂、卷帙浩繁的《道藏》,无不是道门中人追求人生超越的写照和缩影,其中的内丹之学,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然而,因“此道易生毁谤” ,历代祖师认为“以金鼎返还之道陈于世者,犹非所宜,在有道者,当自知之” ,故写作丹经时,“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 言语多为比喻,直指极少。

今以自己访道之经历阐明访师与读丹经之境界层次,好道高尚之士参究之。

一、 如蝇钻窗然

真息子王思诚在陈泥丸祖师《翠虚篇•序》中说:“由是读金圈栗棘之书者十年,习金铅木汞之事者又十年,殆如嚼蜡。虽欲寻出生死一路,若蝇钻窗然,不觉忽及世矣。”此言道尽了经典的难以理解,如苍蝇看到了窗外阳光,欲钻出窗外,因有窗户纸隔着,只能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难以“寻出生死一路”。

有志之士由是生出访道之志,“访道复寻真,优游四海滨。外多含忍辱,内省任邅迍。为厌人间事,忻逢紫府宾。一言亲点化,玉洞碧桃春。”学士出外访道,有两种情况,及真访道与假访道。王重阳祖师说:“凡游历之道有二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巇崄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祖师要求明白访道之目的,在于参究性命,求师学道。

在访道的方面,张三丰祖师作出了榜样,据《大成捷要•道教源流谱》记载:“元朝延佑元年,有张三丰,访道参玄。几三十年,均无所遇,徒劳勤苦,性命惶惶。不得一遇至人,以了生平之愿。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渡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遂清秀,乃就金台观而居焉。慨至道之难闻,遂日夜焚香以告天,求天助道也。时六十七岁矣,因感陈抟老祖弟子火老先生传授至道,及炉火外丹,因得超凡而入圣矣。”此段记载,记述了张三丰祖师走遍天下访道的万苦千辛。世间之大事业,均需历尽艰辛,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何况求此金液还丹之道乎?

如学道之士因工作、事业、家庭等原因,不能走遍天下访道,则可在家诵读丹经。“若未逢师且看诗,诗中藏诀好修持。虽然不到蓬莱路,也说人间死较迟。”但机缘成熟,则读万卷书后,须行万里路。陈泥丸祖师谆谆告诫说“莫谓金丹事等闲,切须勤苦力钻研,殷勤好问师资学,不在它边在目前”。 至于所遇说妙谈玄之“理性之士”, 祖师认为 “言者不知知不言,高谈阔论万千般。虽然眼下无人辨,恐汝终身被自瞒”,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丹诀以心印心,口耳相传,不立文字。“大道不繁,须逢至人,授之口诀,始能造于真际耳”。

学士不能借口钱食不够,亦不能借口不知明师之所在,“何处悠悠访赤松” ?而“虚度光阴空白首”, 甘分待终,何其愚矣!

二、拔开云雾见青天

唐代高僧永嘉玄觉“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如此“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终于遇到了禅宗六祖慧能,拜得明师后,感慨系之,“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石泰祖师《还源篇•序》中记载了自己的访道得师之经历,他说:“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专一存三,尤以养生为重。盖谓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人未易,深可哀哉!古云:‘迷云锁慧月,业风吹定海。’昔年于驿中遇先师紫阳张真人,以简易之语,不过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知仙之可学,私自生欢喜。”并叮嘱后来者“莫待老来铅虚汞少,急须猛省,寻师访道”, 如此“修炼金丹,同证仙阶,变化飞升,实所愿望焉”。
学士得明师传授后,自会拔开云雾见青天,通晓万卷丹经,“得师真诀后,贯通万卷书” 。性命双修之道“言语不通非眷属,功夫不到不方圆”。 明师是过来人,自会将丹道隐语解释明白,以释学士之惑。修道如登山,需知“要知上山路,需问下来人”。

三、 只寻身内药,不用捡丹书

学士通过访道磨炼意志,“铁杵磨成针”, 自会意志坚刚如铁汉。祖师设下丹经之谜局,目的就是要求学士达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的境界,这样才能下手修行。这是修炼丹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张三丰祖师云:“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作。”

陈泥丸祖师云:“要知铁脊梁之汉,何虑修丹下手难?”

学士得诀后,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的真功修炼实乃百煎十熬,非大志士难以承当。如鸡抱卵为诀中之诀,学士须死心修道。死心之意,非槁木死灰,乃专一不分神之义。必出家,独居山洞,山要古人成道之山,才有正神护佑,免邪魔之侵害矣。又须广积阴德。吾之心神,俱在身中。寻得身内之元精,下手采炼,马阴藏相后大药过关,养胎后出胎,成就此道。吾师云:“神在身,身常健,不修炼而自成仙。”努力实践,进一步论证,以求解脱。如是久久,内炼功成,如邱祖“蟠溪六年,龙门七载” 。

四、金液交结,圣胎圆融,著书度人,延续道脉

石泰祖师“金液交结,圣胎圆成” 后,“作《还源篇》八十一章,五言四句,以授晚学,早悟真筌。”祖师道成后著书,寿金丹一脉,道炁得以长存!后贤得以有修道之指针,并将祖师之书收入《道藏》。

《道藏》者,中华道学之源,后世子孙之精神食粮,吾辈修行之指南。今之“理性之士” ,如非成就者,其文只能求一世之名,而不可为万世法。对于仙学探讨之文,参考可以,入藏不行。如迷以传迷,则为以盲指盲。如经不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或不符丹道原旨,或实践失败,以一人之言看待,不可入《道藏》。此为吾教结集《道藏》之原则,万世之下,不可违背。古之伪邪之道多矣,然至今,独祖师之文闪耀着灼灼光辉,“犹如昊日丽青天”。 没得诀,无真功而求一世名利之士,盖棺定论,误己误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陈泥丸祖师“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此为祖师延续道脉,度人之举。白玉蟾祖师回忆说:“贤哉翠虚翁,一见便怜我……渠言只此是金丹,万卷经,总是闲。”祖师道成,必以此性命双修之诀传于走遍天下求道之大志士,以延续中华道学之旨。

张伯端祖师云:“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陈泥丸祖师云:“岂得无祸福于传授贤否之间乎?”

张三丰祖师《参禅歌》云:“玄机妙,非等闲,妄泄天机罪如山。”

吾师云:“万两黄金不卖道,捧来送给有缘人。”

此为明师者戒!明师要识人,必使贤才得之,勿传奸佞小人。

学士访道,须谦恭。一看师之身体是否雄壮,真正的明师不生病,绝非生病住院之人,行走轻快如飞,会下手采药则身体轻灵。陈泥丸祖师《大道歌》云:“还丹入口身自轻,能消久病去妖精”;二看师之言语是否与丹经相合,学士应以历代祖师之丹经作为试金石,“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三看自己之实修,境界是否与丹经相一致,能否真正实饮长生酒,身体是否日渐雄壮,宿疾普消。此三看,学士要明白。寻访明师,岂容易哉! 没得真诀,性命无着落,阎王要你三更死,不可留人到五更。学士岂不为自己生死大事,多辨师之真伪哉!明师已参透生死,难道会要人供养吗?稀罕的是学士之道心,走遍天下之坚毅意志!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曰:“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只临渊空叹羡。”

最后,以《悟真》自述张伯端祖师之事迹作为访道之总结。“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

学士欣逢盛世,正是修道、成道之时,“如今修炼正当节,莫使悠悠岁月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愿天下学士访得明师!

(本文作者:卢理湘 原文曾载于《茅山道讯》2009年第11期)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