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横幅
首页>冬至首页>冬至养生>正文

江西冬至习俗 冬至吃什么:麻糍

时间:2017年04月24日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浏览量:53870
导语:大家知道江西冬至习俗有哪些吗?江西冬至吃什么吗?在冬至这天江西的朋友会吃麻糍,麻糍是浙江、闽南、江西传统的汉族名点,春节等传统节日食俗。麻糍在东阳、永康等地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下面还是我们和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西的麻糍吧。江西冬至习俗 冬至吃什么:麻糍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新昌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民间所讲的“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之说盖出于此。新昌县志载:“宗族的太公坟,扫墓人多……祭扫会餐后,分胙肉和麻糍。”建国后,清明分麻糍的习惯已属少见,可是清明节做麻糍却更为普遍了。但它的意义并非单一为扫墓。在新昌还有清明送麻糍的习惯。这是两家联姻后嫁娶前的一种礼仪。这一礼俗很早以前便在全县各地农村中流行。在嵊州市与新昌毗邻的农村中也如此。谁家要娶媳妇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预示在下一个清明节前将要来娶新媳妇过门了。女儿出嫁后,女家父母到了清明节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据说这是预祝小俩口结成夫妻日子能过得糯滋滋、甜丝丝。送清明麻糍最为讲究的是回山一带。春分后一星期便开始打算好办齐所用的作料。离清明节还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宁可早一天,不能迟一日。送的时间必须是上午,于是头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礼仪麻糍都须嵌过馅,叫做嵌糖麻糍。在制作中也比一般精细一些、捣得透一些,外形尽量做得样子好一些。大小要匀称,长短要致,馅的甜度也总是足一些。用来送麻糍的家伙也有一套讲究。大多用团空(用篾编成,工艺精细,形似鞋篮)或切篮。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层次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后打好牢固的结(表示吉庆、结亲)。向女家送,一般都应由新女婿亲自挑着去,以表诚意。如新女婿因故无法亲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妇的兄弟送。麻糍送到后,还应将送来的麻糍马上分别向邻里家分过去,以表热情大方。这时邻里乡亲便会围上来看一看新上门的“毛脚女婿”,相互认识一番,大家也便知道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众中还有“吃过清明糕,囡便养勿牢”之说。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样,总得分给邻里乡亲共享口福,乡亲们接过赠送的麻糍,总是乐呵呵地还要回敬几句客套。关于送清明麻糍,新县志中有“乡下有些男家给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实”的记载。风俗往昔,庆元菇民每年冬季去异乡砍树制菇,路上往往要步行半个月或几十天,受尽了挨饿受冻的苦楚。为免途中炊灶之难,菇民在出门前选用上等糯米洗净浸透,然后放入舂臼用舂槌捣成稠寥粘性的团状,俗称“麻糍”。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便于菇民路途食用。庆元农家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称之为“洗桶”(过去脱粒用的谷桶)。意思是说,秋收时节庄稼人遍身粘着谷壳芒屑,使人皮肤发痒,甚至难免将谷壳芒屑吸入肚里以至发病,通过吃麻糍,就能将这些谷壳芒屑粘走排净。刚出臼的麻糍可用豆粉、芝麻蘸着吃,其味香甜、柔韧,深受人们喜爱。百年历史纯手工制作麻糍是你到英都镇不可错过的一种特色小吃,它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洪爱连的祖辈、父辈们都是在英都镇做小吃生意的。英都麻糍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影响了洪家几代人,一直到现在,洪家制作麻糍一直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当年洪爱连的父亲洪老古就肩挑小担,沿街叫卖做麻糍生意。洪爱连介绍,她从八岁起就跟着父亲学做麻糍。本来家里几个兄妹都跟着父亲学做这门手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麻糍的每道工序都需要手工操作,耗时费力又挣不了几个钱,于是,她的几个兄弟陆续改行做了其他的生意。“如果不是为了把这手艺传下去,我早就改行了。可每次一听到镇上的人称赞我做的麻糍比我父亲做的还好吃时,我就觉得这几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洪爱连说。
精华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