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入门 > 道教常识 > 道教知识讲座

道教知识讲座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2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也以《道德义》作为开宗明义第一义。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名教呢?就是因为他们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道字通常当道理讲,但老子所说的道并不同一般的道理,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又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概括地说,他的道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道是老子的宇宙观,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的原动力,也是大自然的规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淮南子·原道训》引申了老子的这一意思说,天道者,复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将道说成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清静经》根据老子以上的话,解释道字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唐吴筠在《玄纲论》中也说,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则将道说成了宇宙的原动力。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玄纲论》从而解释说,生生成成,今古不移谓之道,将道又说成为大自然的规律。

道是老子的宇宙观,又是他的方法论,他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他的社会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他的人生观是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他的修养方法是要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他认为以道为准则,通过一定的修炼,人就可以返本还原,和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处于恒的境地。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谷神不死。后来的仙学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道教的根本信仰就是老子的道。他们说修道,所修的也就是这个道,所以在后来道教中,道字还当做导字或通字讲。河上公在《道德经》注中说,道就是导执令忘,引凡入圣的意思。《自然经》中则说,道是导末归本的意思,他们皆训道为导。《消魔经》中说,道能通生万法,变通无壅。又训道为通。不论训导训通,他们的目的则是要令忘、入圣、归本、生法,希望取得同老子所说的与道同一体性的后果。

道道教中既是他们的基本教义,也是他们的根本信仰,他们将大自然现象的道予以人格化,变成了老君,在葛仙翁(葛玄)《五千文经序》中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始终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转化,为天地而立极,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老君后来又变成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成为他们信仰中的最高天尊,所以道教中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

道德道教中以道、德并称,以道德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两者是整体和局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道教义枢-道德义》中说: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所以《道德经》德字有时作道的本体讲,有时作为道的特性讲,有时作为道的总体表现讲。《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都指的是这个德。老子在解释上德时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解释玄德说,长之畜之,成之熟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解释常德说,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又说:道生之,德畜。即或以道、德并称,或以德解释成为道的某一方面。《自然经》中说德就是得于道果的意思,《太平经》中说,能够成济众生,令成极道的就是德。唐玄宗在《道德经》御注序中说,道之在我就是德。

道教中以道和德作为他们信仰、行动的总准则,他们既要修德,还要积德,所以道和德同为道教的基本教义。老子哲学中其他的理论观点,如清静、无为、抱一、知等,都是从道和德引申和发挥出来的。

德字一般被解释为优点或特点,如中国儒家即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都归于德字的概念中。在道教中,有时也采用这样的解释,如《道德经》说下德不失德,此处所谓德字即指的社会上做人的优点,又如《抱朴子》说:非积善阴德,不足以感神明;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蜩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不佞谄,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以及后世道书中无数的积功累德之说,这些都是老子所谓下德不失德,这是就人类社会相互间的关系而言,并非指道教中最高的教义。若问最高的教义如何?那就是老子所谓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不为。人们如果能达到这样境界,道和德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无为而无不为在《道德经》中曾有两处提到这句话: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两处的意思都肯定了无为而无而不为就是道;所以,它既是道的本性,也是道的现象,同时又是道的作用。

在道教中,他们首先以无为而无不为作为他们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最高准则,《庄子天地篇》中说: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天下化。《应帝王篇》中又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而天下治矣。这是完全同意老子的政治思想的。《列子-黄帝篇》中说,华胥之国是顺自然而治的,他所说的自然等于无为而无不为。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景帝(公元前179-141)曾以这种思想和主张来治理天下,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治,使战国以来严重的经济破坏情况获得好转,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后来《太平经》中更以无为而无不为作为致太平的根本,它说:上古所以无为而治,得道意,得天心者。又说:垂拱无为,弃不祥也。它还将无为而无不为直接说成道,它说: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为灾异。又说夫王者静思道德,行道安身,求长生自养。,很明显地,它所说的道,实在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