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历史 > 先秦以及秦汉 > “重术轻学”是明清以来道教衰败的重要原因

“重术轻学”是明清以来道教衰败的重要原因

时间:2017年02月08日 11:4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道教史?明代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云:“随着明统治者对道教信仰及方术的迷恋,各种规章制度逐渐被破坏,到嘉靖朝时,几乎成了一种摆设。就道教内部情况而言,由于明统治者重视传统道教发展而成的符箓派正一道,使正一道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在明中叶时达到其贵盛的顶端,不少道家徒被朝廷委以重要官职,出入宫廷,参与朝政,声势显赫,其地位之高,权势之重,为历代所罕见。然而正一道虽受统治者扶植,贵盛无比,但素质并不很高,在教理教义方面并无建树,埋下了衰颓的种子。”


这段话说的是比较中肯的。我想继续探讨一下为何明朝统治者崇道,但是道教却逐渐衰颓的原因何在?这可以通过比较而得出结果。

明朝的崇道,其所重者在斋醮科仪和养生方术,斋醮科仪是正一派所擅长的,而明朝宫廷重视养生的风气,其影响所及,就是明朝房中术与阴阳派丹法理论的深入和普及。和唐宋两朝的崇道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其最关键在于唐宋两朝设立了培养道士的机构,如唐玄宗时期设置崇玄馆,规定道举制度,设置玄学博士,以“四子真经”开科取士。令士庶家均须藏《老子》一本,举人加《老子》策。注重培养高素质的道教人才,积极开展对道经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宋朝也有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提倡道士学习道经。“自今学道之士,许入州县学教养。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

足见同样是崇奉道教,明朝和唐宋两朝有非常大的区别。明朝注重于道教的科仪和炼养,而唐宋两朝除了注重这些外,还大力提倡道士学习《老子》、《庄子》、《黄帝内经》、《列子》等之类的书籍,对于提高道士的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唐宋崇道,在道士度牒的发放方面有严格的考核,考试合格的才发给度牒。明朝中后期的度牒就是随便给了,这也是不对的。使得道教之中混入了不少素质低下的人,败坏门风。明朝注重科仪,也是道教的世俗化的一个原因,道士都忙着做道场、算卦赚钱去了,真正学习经典的就少了。我想这应该是明朝崇道而道教却衰败的原因吧。

我们现在很多道友,专注于术数,当然我并不反对这些,因为本人也是一个喜欢算卦的,学习过八字、风水之类的,有时候也想通过这些赚钱。对于那些技术好的师兄、道友、前辈,我还是尊重的,通过术数赚钱,无可厚非。只是作为一个道士,应该以道为事,而不能以术为事。虽然说术是大道的彰显,也符合天道运行之规律,其精微之处,确实是可以赞育三才的,通于造化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道友并不能向上一步,而是止于繁复之术数,期望通过这些求财。他们的心里不是想着道,而是想着钱,这样也就局限了自己的水平,不能向上一步成为道士,而只能成为一个靠算卦生活的术士罢了。我们有的道友对于自己徒弟的培养上,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一进门,不是教徒弟戒律、教义,而是学算命风水。这样的话,虽然可以赚比较多的钱,但是却违背了祖师立教的初衷。问他一些道教史、养生内丹、老庄抱朴之类的问题,则茫然不知,见笑大方。这就使得很多道士只能混迹于阿婆、老太之间,通过算卦、斋醮求取生活,很难走向知识分子阶层。只是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有的人就是喜欢术数,完全否认这些也是不对的。窃以为易有四德,象数与易理,互相包涵,不可偏废。学道之人亦然,学与术兼重才是最好的。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