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历史 > 明清时期 > 明清道教

明清道教

时间:2017年02月08日 11:4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明清时期五百余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专制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高度专制的形式,在意识形态上崇尚融合了道佛二教的儒家理学和心学,在外交上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无法兴起新的阶级力量,国外又难以输入异质的社会动力,清帝国更用儒家思想来强化专制政权和调整民族矛盾,社会的文化也呈现出保守的特色。这样,道教和佛教在明清两代迅速衰落下去,教团的发展也出现停滞和腐败的趋势。


明朝的宗教政策和道教世俗化的倾向

朱元璋靠白莲教、摩尼教等民间宗教建国后,极力强化君主绝对专制制度,严控宗教。洪武元年,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朱元璋革其天师号,改授正一嗣教真人。洪武十五年,在京师设立道录司,掌管天下道士。后来又禁止40岁以下的人出家,并由政府统一发放度牒。朱元璋严格控制寺观数量,各府州县只准存一所宫观,将僧道集中住宿,集中管理,对杂处于外的僧道治以重罪。不过,尽管朱元璋对宗教素质较高的全真道和禅宗加以压制,但却热衷于民间和尚、道士祈禳祭炼的法事。总之,朱明王朝提倡儒教,压制道佛的政策加速了道佛二教的衰落,其扬正一而抑全真的态度又推进了道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

朱元璋及其以后各帝,均宠信正一道教。正一道教称为明代道教代表。特别突出的是明代扶乩请仙之术风行,朝臣、名儒等都相信鸾仙。明代以来,道教的道派分化停滞,由于缺少特色而统归于正一、全真两大派系之下。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其崇道在明朝较为典型,他对正一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宠幸无以复加。陶仲文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加封少保、少傅、少师三孤的人!世宗信奉道教,也以道教房中术助秘戏之用。明代道教金丹术,改用制造红铅和秋石为主。红铅是以少女的首次月经,以清水漂过,加以丹砂、没药、童便等炼制而成。秋石则以童便制成的男子性激素结晶体,红铅和秋石对刺激人的内分泌,增强性功能,确实很有效果。另外,道教一些内丹术也和房中术结合,创造出一种采阴补阳,借少女为外鼎而结丹的闺丹,亦称为泥水丹法,既助淫乐,又望长寿,世人岂不趋之若鹜?道教加速了世俗化。

道教世俗化加深的另一表现是受民间宗教的传播影响,如白莲教、明教等。民间宗教中的关帝君、城隍神、五通神、王灵官、萨真君等融入道教,成为道教正神,这也充分反映出道教的世俗化倾向。

道教世俗化的表现还体现为文学作品中道教体裁和神魔思想的流行,这反映出明代以来道教观念已和人们的世俗生活融为一体。《平妖传》就是宣扬道教法术的。《西游记》则是讽刺道教的。《封神演义》为道教制造了新的神仙体系,提倡三教合一,直接影响了道教的神仙信仰。

大贤王阳明,在新婚之夕不去洞房,反而跑到道观铁柱宫拜访道士。

道教世俗化还体现在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吕祖功过格》等盛行。这些劝善书不少是托名神仙扶乩而得,其内容本于道教行善积德的伦理观念,加之儒家伦理纲常和佛教因果报应,以通俗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其影响远远超过儒家理学。清代大儒惠栋因母病而注疏《太上感应篇》,广为印行。

清代的道教

清朝贵族本自信奉藏传佛教。入关之后,基本奉行明朝对道教进行限制、管理、保护的政策,道教衰落和世俗化的趋势,仍然继续下去。清代严酷的文化专制,迫使三教都转变形态。儒学发展称为朴学,佛教从新从口头禅返回坐禅习定之路,苦修苦行。全真道也有中兴之气,正一道衰落。

有清一代最棘手的问题,是民间秘密宗教和秘密会党的兴起。所谓民间宗教,其渊源实即汉魏以来的民间道教。佛教盛传后,由民间宗教和佛教混融,声言老君转世,弥勒佛降生。明代以来,白莲教、罗祖教、混元教等流行起来,低层劳苦民众归之入潮,其声势超过正宗的佛、道二教,造成末运法弱魔强的局面。秘密宗教的存在有一定的各种原因。

明清道教的道派

总的来说,正一道称为符箓派的代表,全真道为内丹炼养的总汇。

正一道在明清的发展是明朝盛,清朝衰。较为著名的道士为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著有《道门十规》、《度人经通义》等。宇初思想,乃适应当时流行的三教一家说,吸收全真教风之长,改造正一道。以内丹学作为斋醮、雷法的根本,以为只有先炼成内丹,以自己的真阳点化鬼魂的阴魄,才能令其获得超度,雷法也是以自己的元神为主宰。他同时强调道士修道须恪守清规,以戒为先行,试图抑制正一道的腐败之风。

正一道净明派道士赵宜真等,亦以道术闻名。著有《原阳子法语》、《灵宝归空诀》,后者为讲述人在临死前寻求解脱的秘法。

永乐年间正一道士孙碧云主持武当山,继承张三丰的龙虎丹法。

清代正一道式微,以道术显著者为清初的娄近垣。

明清时期的全真道和内丹学

明代全真一系的道士多高隐深遁,修习内丹,促进内丹学的进一步发展。明初全真系以张三丰声望最高。

明代在丘处机的龙门派下,有龙门律宗以戒律密传。王常月为第七代律师,他号昆阳子,于清初公开传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大阐宗风,其徒众将其语录编成《龙门心法》,主命在性中,以见性为修炼之本。龙门派一直很兴盛,至今也如此。

明万历时,有扬州兴化县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也就是陆潜虚,创立内丹学东派。他早年习儒,九试不中后为道士,晚年习密宗,融三教于一身。他托言吕洞宾降临其草堂,亲授他丹诀。陆西星主张男女双修。

清中后期,龙门派律宗道士闵小艮,派名一得,创立道教内丹中派。小艮丹法提倡虚空阴阳功夫,主元气循脊前心后的黄道直上直下运行,称中黄直透。后人亦将其丹法归入元代道士李道纯的中派。清末道士黄元吉撰《乐育堂语录》等,都是以守中为炼丹之道。

云南鸡足山,另有月支国人黄守中,号鸡足道人,由王常月授戒,传龙门西竺心宗。该派习诵咒,有神通。

江西吉安人伍守阳,号冲虚子,得王常月传戒,受由虎皮张静虚真人经李虚庵至曹常化所传丹法,著有《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等。清代僧人柳华阳撰《金仙证论》、《慧命经》,发挥伍守阳的内丹学,世人称他们为伍柳派。伍柳派丹法属于先性后命的北派清净丹法,佛教色彩较浓。

清道光年间,四川乐山人李西月,号涵虚,自称从张三丰真人受丹法,编《张三丰先生全书》,又称遇到吕洞宾授以丹法,编《吕祖年谱》。西月以陆西星后身自居,著有《三车秘旨》、《道窍谈》等,创立内丹西派。此派丹法先以清净立基,后以同类阴阳双修成丹,乃沿袭东派双修丹功加以发展而来。

龙门派第十一代道士刘一明,号悟元子,在甘肃修道,著有《道书十二种》,其丹法融汇理学,从炼性入手,循序渐修。称内药了性,外药了命,内药为自身元性,外药为虚空中真一之气,又分丹功为上、中、下三等。

又有道教居士傅金铨,编著《道书十七种》,力主同类阴阳择鼎铸剑的载接丹法,其《丹经示要》,讲以双修观点理解丹经的方法。

另有《性命圭旨》,为尹志平弟子所撰。

总之,正宗道教衰落和世俗化,民间宗教的兴起,是明清道教史的一个特点,所谓民间宗教者,皆为当时三教合一的产物。道教的世俗化是道教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世俗化的过程使得道教和整个社会凝结为一体,使民众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同时也便于道教的广泛传播。

明清道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时三教一家思想的盛行。这种三教合一和晋唐时的三教融合、相互汲取的观念不同,是要进一步打破三教的界限。这是因为宋明理学已经在心性论的基础上完成了三教合一,前代激烈的佛道之争已经不多见,民间百姓也是祀神祈祷不分僧道,不同寺观,僧人行斋醮,道士口诵佛号,皆以习见,实际上道佛二教一经融合。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