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历史 > 宋元时期 > 宋元时期的三教调和论

宋元时期的三教调和论

时间:2017年02月08日 11:4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犹同水以涉而厉揭有深浅,儒者,圣人之治世者也;佛者,圣人之治出世者也。主张以儒治世、以佛治出世。


南宋孝宗提出:三教各有用途,譬犹耒耜而耕,机杼而织,具体说,就是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基本接受了宋孝宗的意见,说:若夫吾夫子之道治天下,老氏之道养性,释氏之道修心,此古今之通义也,舍此经往,皆异端也。

他对宋孝宗的说法作了一点修正,那就是把以道养生变成了以道养性,这样就避免了人们把养生仅理解为保养身体的误解,而且这样讲也凸现了道教养性之作用。元末陶宗仪记:孛木鲁子公在翰林时(大约在元文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岂可一日阙哉!上大悦。当时正是元朝崇奉帝师的时期,孛木鲁这样回答可谓恰到好处。

在上引不同的三教分工说中,大都承认儒学的治世功能,这说明经过三教长时期的彼此争斗,儒学在政治领域的地位更加巩固,更加不可动摇。从上引不同的分工说中,我们也可看到,佛、道两教在彼岸世界中所发挥的儒家所不能发挥的某些作用,已得到一些非教徒的承认。当然,不同的三教分工说也寓含着三教在社会中争夺势力范围的深层次的矛盾。

调和说的背后

如果我们细心分析宋、元间的三教调和论,就会看到,持三教调和论的人中佛教徒是较多的,其次是道教徒、儒生则较少。在儒家学者中,即使是亲近佛、道者,如王安石、苏轼等,往往只讲佛、道的某一观点与儒家一致,很少从整体上论述三教的一致性。多数儒家学者,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整体上对释、道持排斥态度。

历史地看,各时期的三教调和论形成的背景不同。在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产生的初期、佛教传入的初期,佛教、道教徒(特别是佛教徒)为了减少发展阻力,就较多地宣扬三教的一致。隋、唐、五代,佛、道教已取得较巩固的地位,统治者多想调和三教,三教调和论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宋、元间理学兴起,排斥佛、道的思潮也随之兴起。当理学从佛教、道教思想理论中汲取了大量的有益的思想资料以后,特别是吸收了。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