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养生 > 养生基础 > 道教养气、养肺要旨

道教养气、养肺要旨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02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尤乘说“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对肺腑保养。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心病及肺,心气不足,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肾病及肺,肾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